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作者:周宏宪   编辑:牛裕琪    时间:2015-12-20    点击数:

为贯彻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精神,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豫政〔2015〕41号)要求,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加快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战略、服务河南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接国家战略部署,加强资源整合,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扶强、扶优、扶需、扶特,坚持久久为功,引导支持高校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 

二、基本原则

学科是高校学术地位、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要求、不间断,按照“打基础、上水平、求突破”的总体思路,用十年时间,加大力度,持续投入,建成一批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和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的特色学科。 

(一)对接国家计划 

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机遇,坚持一流标准,汇聚一流队伍,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建设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学科高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局部高端突破。 

(二)服务重大需求 

围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加快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强化优势特色 

突出中原特色、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色,凝练学科方向,集聚发展优势,提升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整合支撑学科,拓展新兴交叉学科,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绩效管理 

强化绩效考核,完善动态调控,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实施第三方评价,评估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建立财政投入与建设成效挂钩的激励机制。 

三、建设目标

(一)学科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5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1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前列,ESI排名进入前1%,或在权威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十名或前5%。 

(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级专门人才,取得一批重大科研创新成果、发明技术专利和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显现。 

(三)改革示范成效明显。试行学科特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协同攻关、人事制度、资源分配、绩效奖励等改革,取得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改革试验成果,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开展。 

四、建设任务

(一)凝练学科方向。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学科发展前沿,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凝练若干相互支撑、相对稳定、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的学科方向,优化一批相互促进、交叉协同、集群发展的学科群,打造学科发展的高峰和增长点。 

(二)汇聚学科队伍。围绕学术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强力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造就杰出学术人才和创新骨干人才,大力培育优秀青年骨干。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完善学科绩效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制度。创造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政策环境,为卓越人才队伍凝神聚力、潜心治学提供保障。 

(三)培养创新人才。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把培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国家使命、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科研为支撑,在科教结合、产学结合上形成稳定有效、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 

(四)构建高端平台。以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计划,整合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的新突破。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设若干具有创新性、交叉性、开放性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五)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促进产业急需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应用,通过市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直接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将科研创新与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 

(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学科建设机制和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竞争性人事管理机制、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行管理机制,推动跨学科、跨高校、跨系统、跨地区协作。 

(七)产出一流成果。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产出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创新成果;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研究,产出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着力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难题;加强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和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产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以及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 

五、建设方式

(一)建设类别。根据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分为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以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为目标,着力提升综合实力;特色学科以在关键应用领域取得突破、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前列为目标,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各设A、B两类,其中A类为重点建设学科,B类为重点培育学科。 

(二)建设周期。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时间为2015年—2019年,计划立项建设10个左右优势学科和20个左右特色学科。二期建设时间为2020年—2024年,一期验收合格纳入二期继续支持。 

(三)建设资金。2015年—2017年安排10亿元,2018年—2024年每年安排3亿元。 

(四)遴选办法。优势特色学科申报范围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一期申报学科要编制2015年—2019年建设规划,细化、量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年度实施计划、资金需求和来源、保障措施等,制定绩效考核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委托第三方对建设规划和绩效考核评价量化指标进行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综合评估,择优遴选建设学科,报省政府审核后公布。根据一期验收评估结果,组织二期申报和遴选。 

建设期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的学科省财政予以专项支持。 

(五)建设实施。已确定的建设学科所属高校将学科建设规划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审核,签订目标责任书后启动实施。省财政厅根据建设规划分年度安排拨付专项资金。学科建设要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一期期满,优势学科的ESI排名或权威国际排名、特色学科的国内排名要有明显上升;二期结束要达到既定目标。 

(六)绩效考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中期评估和周期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考评办法,绩效考评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委托第三方实施,依据考评结果奖优罚劣。2017年底和2022年分别进行中期评估,评估达标的继续支持,不达标的相应扣减专项资金;2019年底进行一期验收考核,建设成效显著的纳入二期继续支持;未完成原定目标的取消二期申报资格,并适当扣回专项资金;2024年底进行二期验收考核,达到既定目标的给予重奖,未达标的相应扣减专项资金。 

Copyright beat·365(亚洲版)官方网站|欧洲杯UEFA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88号 联系电话:0374-2968958 邮编:461000

您是到访的第